昨日起一連五天,廣州醫學院340名大學生分組到荔灣區20多條街道的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調查和宣傳。荔灣區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荔灣區也在計劃籌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初步選址在芳村遠離居民區的地點。
昨日在荔湖明苑小區內,廣州醫學院的大學生帶著藍色的餐廚垃圾桶和垃圾分類小冊子向居民派發。剛開始學生們逐戶地敲門,沒想到街坊拒絕開門;但在小區廣場派發時,街坊們變得很踴躍,垃圾桶和宣傳資料很快就派完。
“今天只是以宣傳為主,明天進行垃圾分類居民調查”,荔灣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批派發的餐廚垃圾桶有3000多個,派發點集中在沙面等試點地區,第二階段再擴大到其他街道。
接下來到這個月16日,大學生分為AB兩大組,A組的280名大學生分為17個小組,分別到金花等17條街道內的1~2個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和支持率問卷調查。B組的60名大學生到荔灣路等主干道進行“門前七包”。
“我們會吸取教訓”,荔灣區城管局副局長勞承杰向記者透露,早在上世紀90年代,荔灣區站前路僑苑小區曾經進行過生物技術分解餐廚垃圾試驗,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導致小區居民意見較大。
他表示,籌建餐廚垃圾處理廠,除了遠離居民區外,還要求有成熟的污水和空氣污染物的處理措施。在設備技術方面,“市城管委還會提供支持”。
目前,芳村小學和芳村花園小區已經是市垃圾分類示范點。勞承杰表示,下一步會選擇條件成熟的街道如沙面街、白鶴洞街試點,并在全區各街道辦事處全面鋪開,各街道都要選1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據統計,荔灣區每天處理生活垃圾約900噸。